标题:快评特写 | 供应商寻源渠道的“掂斤抹两”现象探析
正文:
近日,我国某地一家中小企业主李先生向记者反映,他在寻找供应商时,遭遇了“掂斤抹两”的现象。这一现象在供应商寻源渠道中并非个例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。
李先生表示,在寻找原材料供应商的过程中,他发现一些供应商在报价时故意模糊价格标准,使得实际支付金额远高于报价。这种“掂斤抹两”的行为,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,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。

针对这一问题,记者采访了我国知名供应链管理专家张教授。张教授表示,供应商寻源渠道的“掂斤抹两”现象,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:
-
供应商竞争激烈: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部分供应商为了争取订单,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,如“掂斤抹两”来压低价格。
-
企业缺乏专业知识:一些企业对原材料价格缺乏了解,难以识别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存在问题。
-
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:目前,我国在供应商寻源渠道的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,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得以滋生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张教授建议:
-
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,提高自身对原材料市场的了解,降低“掂斤抹两”的风险。
-
加强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,确保其具备合法合规的经营资质。
-
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体系,对供应商的报价、质量、交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。
-
政府应加强对供应商寻源渠道的监管,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。
在采访过程中,记者还了解到,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,通过以下措施应对“掂斤抹两”现象:
-
建立内部评审机制,对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审核。
-
与多家供应商进行谈判,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。
-
利用互联网平台,获取更多供应商信息,提高寻源渠道的透明度。
总之,“掂斤抹两”现象在供应商寻源渠道中不容忽视。只有企业、政府和供应商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